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变化
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变化 (第2/2页)鲁肃出声道:“汉南其实问题很大,其面对的最大难题是,看不到出路。”
“本来他们目标是要承汉,结果前汉天子来了晋国。”
“而汉南立国时,依靠的是刘关张三家的紧密联系,而张氏女郎如今却成了晋国的太子妃,这对其官员的震动是非常大的。”
“一直跟随刘备的老资历部属且不说,出身荆益的新官员,只怕心里也有了些别的想法了。”
“毕竟晋国这艘大船正劈波斩浪,而汉南那艘小船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沉没。”
“陛下让太子迎娶张氏女郎,真是一着妙棋,这个离间计,可是相当高明,让汉南那边可是吃了个大大的哑巴亏啊。”
袁熙苦笑起来,关于这件事情,可以说鲁肃猜对了,但也猜错了。
当时杨修提出的离间汉南国的切入点,正是张家的夏侯氏。
不过当时杨修提出的,是利用夏侯渊的关系,让张家和夏侯氏同其他两家产生猜忌,从而破坏刘禅的选妃,进而影响汉南的一系列决策。
当时袁熙思虑过后,却是暂时没有采取这个方案,因为他觉得这种做法,对于夏侯氏来有些说不过去,堂堂晋国用这样的手段对付一个寡妇,实在有些丢人了。
杨修看到袁熙态度,也没有再坚持,毕竟他心里也没有必然成功的把握,他提出意见,也只不过考虑到多种可能性进行的尝试而已,并不会影响天下大势。
但袁熙和杨修却是没有想到,夏侯氏因为对选妃不满,心血来潮把张氏女郎送到北地暂避,阴差阳错让张氏结识了袁叡,反而成就了一段姻缘。
而这段联姻虽然拉近了晋国和汉南关系,也同时让汉南内部开始产生分歧,变相达到了杨修的初衷,可以说是歪打正着了。
如今这段曲折,袁熙也不好向鲁肃过多解释,只得道:“那子敬认为,如何应对魏国的做法?”
鲁肃出声道:“其实在肃看来,晋国如今大势已成,只要按部就班推进就行,司马懿再厉害,也不过只有一人,他还能变出千军万马来?”
“陛下为什么会如此担心呢?”
袁熙叹道:“就像子敬说的,一个人再厉害,也是难以力挽狂澜。”
“但相对的,他虽然不能成事,但破坏力却是不容小觑,如果他铁了心玉石俱焚,拿着益州陪葬,甚至是逃往天竺,便有可能征发益州甚至南蛮青壮,亦或挑动两者相攻,让益州陷入大乱。”
“彼时我即使派兵拿下成都,面对的也是阵亡数十万青壮,被破坏成白地的益州,之后平息骚乱,重建当地所需要的成本,是无法估计的。”
“所以我现在想要做的,就是防止司马懿狗急跳墙,将他的这个想法在实施之前扼杀在襁褓之中,自是最好。”
鲁肃心道这就有些强人所难了,如今司马懿掌控魏国军政大权,他想做什么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,晋国再强大,也要打进成都才行,何况我只是个谋士,又不是神仙,哪有什么神机妙策?
袁熙看到鲁肃面有难色,知道自己提的要求有些过分,便笑道:“是我想的提多了,不过子敬已经给我提醒足够多,我已经想好怎么给孔明伯言写信,提醒他们应对魏国可能采取的行动了。”
“子敬便先回去休息,公与一直身体不好,我希望将来子敬能担起他的角色来。”
鲁肃听了,赶紧拜谢离开,袁熙却是当天就写了两封信,分别给诸葛亮和陆逊发去。
彼时给陆逊的信件送到江淮的时候,陆逊却是不在麦城前线,而是带着自己的夫人刘氏,一起到了汉南国的长沙郡。
陆逊的本意,是通过自己夫人刘氏去刘备墓前祭拜的机会,和刘禅见面拉近关系,毕竟两边有亲,将来若是能不动刀兵就能让汉南归附晋国,那自然是大功一件。
不过对于这种想法,他的参军蒋钦心内觉得颇不现实,他向陆逊建言,说两国现在虽为盟友,陆逊身为晋国都督,却去见汉南国主,陛下那边要是知道了,会不会多想。
陆逊出声道:“公奕说的也有道理,如果主公是猜疑很重的孙侯,我自然不会做这种事情。”
“但陛下自我幼时,便力排众议,任用还不到年满十五的我,到现在十几年里,都是对我信任有加,陛下用人不疑,我也坦荡处之”
“何况我之前也发书保知陛下,只是情势紧迫,等不到陛下回书,才提前赶来长沙,以防事态恶化。”
蒋钦不解道:“如今正是冬日,魏军罢兵,何来恶化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