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9章:增设辅政大臣,官居从一品,赐座奉天殿,由韩国公担任。
第129章:增设辅政大臣,官居从一品,赐座奉天殿,由韩国公担任。 (第1/2页)“杜绝垄断,将他们所把持的,全部回归于民。”
“如此一来,纵然这天下依旧存在士绅豪强,但也无法压榨于民。”
“其实说白了,世上永远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。”
“但是有句老话说的好,论迹不论心,论心无完人。”
“只要我们所做的无愧于心,所做的无愧于民。”
“只要这动荡永远不曾波及百姓,只要这一切永远还掌握在我们的手中。”
“士绅豪强,不过是土鸡瓦狗,弹指间,足以让其灰飞烟灭。”
对于朱元璋的叹气,朱棡却仍是不以为意的开口道。
“依照你的意思,还是历朝历代以来的手段,打压与限制。”
朱标倒是若有所思的抬起头道。
“可是历朝历代还是在愚民、弄民。”
“而他们也无法做到与百姓共青,根本不明白,吃的饱饭与压榨,永远都是两回事。”
“只是我大明不同,陛下穷苦出身,诸位勋贵,也都是贫苦出身,所以自然能明白。”
朱棡摇了摇头。
“可如此一来,百姓之无不知,若生异心,岂不是会颠覆王朝统治?”
李善长却在此时轻声开口道。
他并不是觉得朱棡说的没有道理,只是作为掌权者,首先要考虑的是王朝,而非百姓。
“家非一人之家,天下也非一人之天下。”
“如果能吃得饱,穿得暖,不再流连失所,客死他乡,谁会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?”
“你以为百姓不明白,你以为限制了他们,他们就能不造反?”
“错了,一旦有朝一日,活都活不下去,王朝末年,百姓积怨放大,该造反还是会造反。”
“而李伯伯伱看看历朝历代,古往今来,纵然是盛世之下,也是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”
“吃不起饭的百姓,仍然是比比皆是,那他们为什么不造反?”
“因为一己之力,又如何能煽动起一场声势浩大的造反?”
“至于寥寥几百人,不过是一小部分的武装起义,弹指间就能镇压。”
“所以王朝考虑的依旧是大势所趋,但却不会从根本上考虑问题。”
“因为在他们的心里,只要大部分的百姓能够过活,能够三餐温饱,就不会升起造反之心。”
“这就是所谓的盛世。”
“毕竟我将史书翻烂,纵然是盛世之下,各地也会有小动乱,小部分的百姓起义,但却是溅起的水花,根本无伤大雅。”
“至于让他们通晓了知识,明白了道理,他们就会不满于现状,想要更进一步,这也是人之常情。”
“但是这天下的人口会越来越多,纵然是万中无一的人才,可若是大明有四万万人口,那天才也有四万人。”
“四万人的竞争,就已经是头破血流,更别说十万中无一的人才,百万中无一的人才。”
“所以能做到朝廷三品大员,就已经是人才中的人才,这就会形成门槛。”
“可是人注定是要活下去的,纵然感叹命运多舛,还是得为生计奔波,因为在如此国策下。”
“真正的天才只会心向朝廷,有一番大作为,那剩下的人又怎么敢去造反?”
“又怎么能造得起反?”
“终其一点,无非就是富有阡陌之田不是造反的缘由,贫无立锥之地才是起义的根本。”
“所以,这也是大势所趋。”
“亦是,天地循环,王朝更替,周而复始亦不过如此。”
朱棡的话音落下,便是端起一旁的酒盏,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道。
“看似是诡辩,但实则句句有道理,句句通人心。”
“晋王殿下,才是天下大才。”
李善长缓缓起身,微微一礼道。
“咱的儿子,从小就嘴皮子利索。”
朱元璋也是得意的笑了笑道。
“您这可不像是在夸奖我。”
朱棡倒是直接翻了翻白眼儿道。
“还是继续刚刚那个话题吧。”
“接下来泰山封禅的皇帝,唐高宗李治、唐玄宗李隆基。”
“唐玄宗的功过,没必要再拉出来讨论了,可以说是少年英才,晚年糊涂的典范。”
“那我们就聊聊这位唐高宗李治。”
“灭西突厥,平定高句丽与百济,从而扩大了唐朝疆域,当有开疆拓土之功。”
“至于内政,也是无可挑剔,大唐永徽之治,也是延续了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的清政。”
“所以不管从对内对外,这位都没有诟病的理由。”
“当然从私德上而言,唐高宗迎娶了自己的小妈,而且他这个小妈还成为了华夏历朝历代以来,唯一一个登基称帝的女皇帝。”
“这也的确能诟病,但我还是那句话,这是大势所趋,非人力所能扭转。”
“那唐高宗的泰山封禅,不仅仅彰显了自身的功绩,更是有他老爹李世民的影子在其中,倒也是德配其位。”
“至于最后一位,宋真宗赵恒。”
“前期的宋真宗,论功绩,咸平之治,也是稳定了国家,也算是欣欣向荣。”
“只不过这位配不上泰山封禅的原因,大家其实都明白,檀渊之盟,华夏之耻。”
“还有后期的后宫干政,使得经济政治衰退,再加上宋真宗东封西祀,劳民伤财,宋朝军事更是软弱不堪。”
“所以这就是为什么,自宋真宗赵恒以后,就再也没有人前往泰山封禅。”
“打赢了仗,却向敌国赔款,美名其曰和平,还恬不知耻地前往泰山封禅,以彰显自身功绩。”
“他有个屁的功绩,也就是一个咸平之治,只不过这是他的责任,还算不上功绩。”
“而且后期,后宫干政严重,政治经济衰败,所以对内他根本没有功绩。”
“至于对外,他可以称得上是华夏之耻。”
“唐太宗李世民的渭水之盟,让唐太宗引以为耻,发誓不报此仇,誓不为人。”
“几年后,东突厥的颉利可汗被抓到长安跳舞,还有天可汗。”
“可纵然如此,李世民也未曾前往泰山封禅,反而是由他的儿子唐高宗前往了泰山封禅。”
“由此也能看得出来,这个宋真宗赵恒究竟有多么的无耻。”
“所以不管您的功绩,有多么的盖古,可是只要前往了泰山封禅,您就相当于和宋真宗赵恒挂钩。”
“那这个泰山封禅,您还去不去?”
话罢,朱棡又是似笑非笑的看向朱元璋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