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6章 愈发严重的旱灾
第276章 愈发严重的旱灾 (第2/2页)“等等,我让秦志业过来一趟。”杨文东挥挥手,随后一个电话出去。
几分钟后,秦志业也就赶来了,他此刻也在长兴大厦,这里也有它的办公室,因为老板刚刚回香港,长兴集团的很多高层,也都来到了这里。
“杨生、郑姐。”秦志业进来后招呼道
“坐。”杨文东也递过去一瓶汽水,问道:“香港内部缺水问题怎么样了?”
秦志业负责的是报社与传媒,不仅仅是自己发声的喉舌,也是自己了解消息的渠道。
这个时代没有互联网,发生在自己一公里之外的事情,他也未必会知道,只能依赖遍布全港的大量寻查各种新闻的记者,他们每天都能收集到各种消息。
秦志业回答:“越来越严重了,北边供水越来越少,长期又不下雨,据说连发电厂那边都开始要控制用水了。”
“电厂用水?”杨文东皱眉:“如果电受到影响,那对经济以及普通人的影响可就大了。”
发电厂也是需要大量淡水的,前世内地的火电厂、甚至核电厂,都是靠近大水源而建。
一个是因为人类科技的本质就是烧开水,这个过程中自然需要大量的水;第二是因为电厂需要大量的淡水(海水降温的技术难度很高、基建投资要求也高)来给设备、锅炉降温。
虽说可以循环利用,但损耗也是非常大的。
秦志业又道:“目前还只是电厂开始控制用水,还没到影响社会的地步;但如果再这样下去,还是真的有可能的;
特别是夏天,对电的需求更高,又不下雨。”
“那香港普通居民的用水还是正常的?”杨文东又问道。
秦志业回道:“大部分还是没问题,自来水的供应,目前也会有停水,但一般会间断性的供应;
但这些也只是住宅区域,算是有钱人的地方了,那些九龙半岛那边的,根据我们的记者探查,已经出现取水困难了。”
“唉,正常,就我以前在寮屋,找干净的淡水都很费时间。”杨文东点点头说道。
任何灾难的开始,最受影响的必然是最穷苦的人。
秦志业又说道:“东方日报已经开始报道这些地方了,只是目前还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。”
“我们的力量的确有限。”杨文东说道:“尽量宣传吧,再跟金镛合作一下,让他也去关注,他的名气,比我们大多了,或许会有影响。”
在香港的上流社会,杨文东的名气自然更大,但在普罗大众眼中,金镛自然更出名。
“好。”秦志业答应说道。
杨文东又看向郑玉华,问道:“那你这边能够抽调多少船过去?”
郑玉华回道:“除了15艘给长兴实业运行李箱,其他17艘,已经都去内地运水了。”
“嗯,那就先这样,运行李箱的船,也是需要从欧美运粮食回来的。”杨文东点点头,又道:“这段时间,还有可收购的二手船吗?”
香港虽然缺水,可目前还没有到最严重的时候,且就算真的极端缺水,也只是生活不便,还不至于一点水也没的喝,会活活渴死,港府再怎么不当回事,也不敢搞出这样的事。
而内地那边的粮食,也一样很急,这些事情,也是要寻求一个平衡的。
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再买船了,反正等旱灾结束了,航运行业的大发展也能让这些旧船大赚一笔,甚至能够赚回同样数量的新船。
郑玉华道:“我已经在全球各地联系了,目前一共有8艘旧船有意向出售给我们,价格还在谈。”
“好,价格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。”杨文东继续道:“除了这几个,还需要继续订购旧船,香港这个旱灾,我估计会越来越严重。”
有钱了之后,杨文东也比较在意“名气”,这是香港很多富豪、乃至全球很多富豪都在意的。
建博物馆的目的之一也是这个,而这次香港旱灾,如果他能够利用好,也能对他的名气也是有着很大帮助的。
更不要说,穿越到了这个时代,除了赚钱,自然也需要帮助一下自己的同胞,这是一个华人该做的事情。
而自己一次性买这么多船,图谋的是几年后的中东危机,可如果没有运水业务,那短期内用不掉,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,因此,运水哪怕是微利甚至是不赚钱,对自己来说也是划算的。
“好的。”郑玉华答应说道:“如果还要继续收购,那我可以将收购范围再扩大一点,只是这样的话,那资金方面的压力就太大了,杨生,这点您也要考虑的。”
“资金?过几天我准备去见一次港督。”杨文东笑了笑说道:“我们买船给香港运水,也算是解决了港府很大的麻烦,他们支援我们一些,也是应该的。”
为香港几百万市民解决缺水问题,是他个人意向的行为,虽然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好处,但最大的好处却是港府。
作为一个政府,自己管理范围内是不应该出现缺少食物与粮食的问题的,特别是如今英国还想让香港成为帝国的东方明珠,那就更得用心了。
郑玉华笑说道:“那这样就好了,有了港府支持,我们能够从汇丰或者渣打拿到优质贷款的话,购船就不是问题了。”
其实很多船王都对航运的未来充满信心,可就算想拼命扩张,也是受限于资金限制的。
因为银行不傻,他们可不会管你这个行业以后发展怎么样,对银行来说,最重要的就是风险控制。
“嗯,你做好准备。”杨文东点点头,又看向秦志业,道:“老秦,我们的力量有限,你安排人调查一下香港一些寮屋情况,我会直接帮他们一把。”
面对这样的滔天旱灾,就算现在杨文东的财富再扩大十倍,也不可能帮助的了整个香港的数百万人。
这是需要行政力量的参与,外加足够的资金,而即使如此,也只能缓一缓,只有等东江水来香港,才算解决了所有问题。
不过,自己的力量,也还是能帮助部分人的,那曾经的寮屋居民自然就是第一选择了。
这些人群经济特别困难,本身就需要花费几乎全部的时间去工作来换取基本生存物资,现在连水都找不到,那可能真的会出人命的。
至于其他地方的人,也只能难受一点,多花点钱一样能买水,死不了,那就以后再说。
PS:求月票